新闻中心
请互联网造车正视自己不要把悲剧“甩锅”给受害人
不管是不断制造热搜话题的小米品牌,还是晋升“顶流”赛道的小米董事长雷军,近年来都借着自媒体火遍全网,每一款新品都被炒的火热。流量狂欢的背后,不论是起家的手机还是新晋热销单品的汽车,似乎人们已经不再关注“产品”本身,反而成为流量的看客。
被“泼天的富贵”击中,难免会迷失自我,进入自我欣赏、乐鱼体育下载难容质疑的循环里。就拿风头正劲的小米SU7来说,其一直主打的智驾系统,恰恰成为了此次车毁人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当然,我们不是拒绝科技的进步,全盘否定智驾给汽车工业带来的革新,只是希望全行业、全社会更加务实、更加客观,将“造人设”的热情和精力,真正投入到“造产品”上,把技术革新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,踏踏实实的用品质赢得“流量”。
3月29日 22:44:24 NOA发出风险提示“请注意前方有障碍”,发出减速请求,乐鱼体育下载并开始减速
3月29日 22:44:25 NOA被接管,进入人驾状态,方向盘往左转角22.0625度,制动踏板开度31%
3月29日 22:44:39 车端Ecall接通,确认事故发生,并报警、呼叫120急救服务
总结提炼一下,就是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以116km/h时速持续行驶。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,用路障封闭自车道、改道至逆向车道。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。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,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,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,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/h。
最关键的是,这台小米SU7在高速NOA(领航辅助驾驶)状态下,从提示前方有障碍到车辆发生碰撞的间隔时间仅有2秒,这短短的2秒钟,别说对于一个驾龄尚浅的年轻女孩,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司机,足够及时反应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吗?
这时候,有一种声音说“但凡开车久的,都知道不能信智驾,还得靠自己的经验”。没错,就如同事故中失去生命的开车女孩母亲所说,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“方便、安全”,她曾告诫女儿,现在技术不完善,不能盲目相信,自己开才放心,“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;她还反驳我,说有各种(证明安全)的依据”。
所谓的依据,就是小米乃至众多品牌不断通过媒体、广告、平台等力推的“全民智驾”风潮,以及“电池比油箱更安全”的说辞。实际上,自智能电动汽车兴起以来,已屡次有电动车自燃、智能驾驶系统失效等事故发生,特别是随着车辆开发和验证周期被持续缩短,加上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等观点的流行,智能电动汽车整体上处于行业标准缺失的状态,“野蛮发展”“营销失控”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发展秘诀。
除了智驾系统被诟病、车门锁闭无法打开外,碰撞后电池起火导致车辆完全被烧毁,也基本直接断送了车内乘员最后一丝生还的机会。从小米对SU7电池安全性的宣传上看,“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……确保了极高的安全性……5分钟内无明火……达到ASIL-D的行业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标准……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,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快速向下释放能量,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的安全”。
但是在实际中,不同版本、不同价位的SU7,配置却并不相同,此次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标准版本车型就并没有配备电芯倒置技术,而且客服反馈其电池也是由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混装的,随机安装。
因此不论是“智驾安全”还是“电池安全”,宣传和实践都是有出入的,但这些对于年轻人而言,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,让“科技服务于人”变成了“人完全依赖科技”,这种错误的导向,与这些车企脱不了干系。
虽然雷军“勇敢”的站出来发声会“不会回避,负责到底”,但三个年轻的生命却永远无法重新回归。希望这次的不幸事件能够给小米和更多企业敲响警钟,不要被销量、流量蒙蔽双眼,真正去关注最核心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