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瑞幸咖啡“四个手机三个价格”:是“大数据杀熟”还是“差异化营销”?
2025年4月起,瑞幸“同品不同价”的消费者投诉陷入舆论漩涡。不少用户反映,同一商品在不同账号中的价格差异显著,其中高频消费用户反而定价更高。这一现象引发了对瑞幸是否利用大数据“杀熟”的质疑,也再次将算法歧视、数据滥用等议题推向公众视野。
一名南京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出订单截图,乐鱼体育平台称其在瑞幸线下门店购买的生椰拿铁价格比同事高出6元,且作为“咖啡自由卡”会员并未获得任何优惠。随后,更多消费者参与比价测试,结果显示:非会员账号的新用户可领取9.9元优惠券,但高频用户的常规定价普遍超过12元,部分商品甚至达到13.9元。
有媒体记者测试发现,同一款生椰拿铁在不同账号的瑞幸小程序上显示价格差异显著,四个账号分别标价为9.9元、10.9元、10.9元和13.9元,其中消费频次高、积分等级为“黑金鹿”的账号价格最高。
针对质疑,瑞幸门店工作人员解释称,价格差异源于不同账号的优惠券及门店活动差异,并强调“同一商圈不同门店定价可能不同”。官方客服则否认“点单越多价格越高”,称优惠券随机发放,与消费频次无关。
面对舆论压力,瑞幸官方回应称“不存在大数据杀熟”,并将价格差异解释为优惠券的“随机投放”及“差异化营销”。其声明强调,平台根据用户活跃度、地理位置、设备类型等参数分发优惠券,“优惠力度与用户消费频率无关”。然而,这一说法未能平息质疑,原因在于三点矛盾:
价格差异的规律性与“随机”解释相悖:多位用户实测发现,高频用户的优惠券门槛明显提高,例如需消费满20元或限定特定时段使用,而非会员账号则可直接享受低价。算法的透明度存疑:瑞幸未在用户协议或支付页面公示具体的定价规则,消费者无从知晓自身价格的计算逻辑。数据使用的合法性边界模糊:若瑞幸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、支付能力等敏感信息调整价格,可能构成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的挑战。乐鱼体育平台
记者采访法律界人士得知,从法律层面审视瑞幸咖啡的定价争议,其核心在于动态定价算法是否构成“大数据杀熟”及违反现行法律规定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八条和第十条:消费者享有对商品价格构成及公平交易的知情权,而瑞幸未明确公示其差异化定价规则,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。
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管理规定》第十七条:明确禁止算法实施“不合理的差别待遇”,瑞幸通过缩减老用户优惠力度可能违反该条款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二十四条:要求企业公开自动化决策逻辑并提供拒绝选项,乐鱼体育平台但瑞幸未披露算法规则且未设置退出机制。
当前争议的核心在于法律对“大数据杀熟”的界定仍待细化。消费者可通过保存订单截图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维权,但算法黑箱化导致举证困难。部分用户尝试以技术手段规避算法监控,例如使用备用账号下单、关闭App位置权限,社交平台甚至出现“瑞幸比价互助群”。
瑞幸咖啡的财务数据显示,其2024年营收突破344亿元,门店总数达22340家。但当增长依赖“算法收割”时,品牌公信力的损耗恐难避免。2024年8月,瑞幸曾因违规收集用户位置信息被监管部门约谈,此次风波进一步暴露其数据治理漏洞。
要走出困局,需推动算法从“黑箱”走向透明。学界呼吁建立第三方算法审计制度,要求企业定期披露数据使用逻辑;部分企业已尝试公开核心定价参数(如基础价格、优惠系数)。消费者的觉醒也在重塑市场规则——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到“数据即权力”,对算法的盲目服从将逐渐被理性抗衡取代。
此次瑞幸“杀熟”事件终将过去,但它留给社会的叩问不会消失:当算法能够精准预测每个人的消费弱点时,商业的底线究竟该锚定于利润,还是人性?答案或许藏在一个更简单的道理中——没有信任的效率,终究是一场危险的游戏。